主页
展会动态
会议播报
新品速递
展会掠影
视频展播
专家论坛
展会日程
资料下载
专访
“5G+云端”开启超高清制播新时代 ——访腾视(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武智
分享:

2021年5月29日,第二十八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1)“广电5G峰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腾视(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武智受邀出席并发表精彩演讲,并于会后接受了由CCBN组委会和《广播电视信息》联合推出的视频采访。对基于5G的超高清制播应用,为我们带来了全面解答 

记者:5G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超高清直播带来了哪些改变和挑战呢?

武智:首先,5G是一个无线的传输手段,并且5G传输不受距离、地域的过多限制,还可以把终端做到小型化、便携化。因为新冠疫情期间的交通限制,大规模的传统重量级设备的使用被约束,5G技术的优势开始凸显。5G给超高清直播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从以前的短距离传输变为可以进行跨区域、跨国的远程传输,同时其低延时、高带宽的特点也为视频质量提供了保障。

    此外,5G技术的应用,让之前不断被提及的远程制作和云端制作成为可能,以前的电视台的制作集中在本地的演播室和重量级转播车内,现在我们通过远程制作和云端制作的扩大了制作的覆盖度。但以往的远程制作中,从前端把信号传输回来还是利用专线手段,所以其可适配性、可覆盖性不是很高。但如今5G带宽增强、延时降低,这些改变让利用5G和互联网络进行远程制作成为可能。同时,5G可以和后端的云资源直接对接,云资源可以无限做延伸延展,这是传统广电所没有的。更多延展性的技术,可能是未来5G能给广电带来更大的一个可预期的未来。

 

    记者:在5G超高清制播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把握风口呢?

武智:5G超高清制播时代的到来,对广电行业说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5G确实带来很多服务于内容的优化性技术,但是也要求制作方对目前的制作体系作出相应调整。我认为目前更重要的是如何借此机会,将融媒体进一步扩大。如果想要扩大传统广电机构的影响力和宣传力,这就必然意味着传统制作体系要做出一些改变和优化。

除此之外,融媒体一方面是业务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是人的融合。我们早期IP化建设时期已经引入了大量IP、IT的储备人才,但目前来看,可能还会考虑开始引进移动通信、5G、云服务的人才作为储备。其实现在一些电视台已经开始从互联网和ICT公司领域引进一些人才,这也是融合的一个方面——人的融合。可以看到,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机构开始了融合进程,今年5月份的ITTC会议提出了未来融媒体是面向大播控、大融合的概念,包括部门融合、人融合、业务融合等。我认为,这个可能是挑战,但是也是一个机遇。 

 

    记者:腾视整体的战略布局是怎么样的,目前有哪些产品线?

    武智:目前我们主要是两个核心的产品线,一个是围绕着5G传输,包括腾视的5G背包及多网聚合路由产品。腾视自成立以来,就与国际知名的TVU Networks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始着手移动通信的广电传输业务了,从4G再到5G,从标清到高清再到现在的4K、8K超高清,我们有很多经验和技术储备。专注于基于5G的超高清传输,这是腾视最大的产品线。同时5G未来不仅仅是简单的视频传输,还可以扩展到整个广电的制播。我们更具开放性的5G多网聚合路由器,可以提供更高的移动性带宽,用于远程制作、云端制作及各类IP化的融媒体制作业务,这个其实是更广的应用。

    另外,腾视除了与本地的制作系统对接外,目前还研制了一套基于云端的整体云端制作解决方案。这个可以理解为,我们把演播室或转播车整体搬到云端上,虽然目前其制作能力与本地高端、重量级的制作系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该解决方案是更适合于面向一些轻量化生产的融媒体和新媒体,因此这一部分是腾视重点发展的另一个方向。该发展方向也响应了相关政策规划,去年,广电总局提出了三年的广电技术实施的迭代规划,这其中除了超高清和5G之外,还包括了怎样做内容的供给侧改革,也就是如何提供更多的内容,给广泛的应用提供响应。因此与5G传输结合的云端制作业务,也是腾视的发展方向之一。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此次CCBN展会上腾视的展出亮点有哪些?

武智:今年CCBN展会上,腾视主要有两大展出亮点,一是刚才提到的云端制作,目前已经受到很多用户的关注。从前这部分仅仅是新应用,往往只被涉及新媒体的职能部门关注。但现在云端制作已经成为整个广电系统、电视台关注的目标点了。

除了腾视的自主展示外,第二个亮点是此次许多合作商同步展出了与腾视5G传输终端和传输设备相关的特色应用。目前我们公司的业务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生态链。从最上游的5G模组来说,目前全国、全球排名前列专注工业级5G模组的移远通信(QUECTEL),此次展示了与腾视相关的5G聚合设备。同时结合制作领域,比如中视广信,中科大洋等广电知名的制作类编辑生产公司,他们也有跟腾视做5G相关的对接,腾视提供传输网络给他们。除此之外,阿里云的云端制作也涉及到与一些与腾视合作性的产品展出。

    所以此次展会我们公司的产品亮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自己的5G和云端的业务,另一方面,我们的技术也是在赋能给其他的合作伙伴,以此来做更多的业务应用。

   

    记者:基于5G超高清制播,您认为目前存在哪些要点和难点?针对这些问题,腾视是否已经有正在应用的成熟产品或解决方案?

武智:目前广电针对5G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要求上行为主,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5G技术的下行优化往往会更好;另一方面,整体上to C的5G服务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与广电提出的严格、稳定、高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腾视考虑利用多个5G链路的聚合捆绑来解决这部分难点。其实早在3G、4G时代腾视就已经开始应用多链路聚合捆绑技术了,但是现在针对5G又进行了新的提升。目前我们想要解决的是,在to B的5G网络未成熟阶段,如何更好地利用多个C端网络做聚合捆绑,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目前腾视已经落地了很多相关项目。包括疫情原因带来的更多5G的单边连线的直播业务,也包括我们正在做的远程制作和云端制作,这些业务如果只用简单的5G CPE或者手机SIM卡的to C端网络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它的带宽有很大的波动和限制。但是现在我们能够聚合四到六个不同运营商的5G模组带宽,这样的捆绑方式一方面让整个带宽累计叠加更高,另一方面带宽的稳定性也会有所提高。进一步来说,腾视还可以提供一个聚合的低延时的5G宽带网络,让用户可以做编辑生产、车载转播制作等融媒体的应用。目前该部分应用其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前提就是腾视的聚合技术,因为它克服了目前5G不完善、不确定的地方。

    第二个难点就是5G的频点资源。我个人觉得它并不是无限的资源,我们所说的Sub-6,如果为运营商提供服务,大概就是700MHz左右,其中还要考虑划分很多给一些非广电媒体类的其他行业用户使用。所以其实能提供给广电媒体专用的频点资源并不是无限的。而目前腾视正在与中兴等合作伙伴进行对接,尝试将毫米波引入其中,已经有了一些毫米波结合8K传输制作的应用。因为毫米波的频点资源远高于Sub-6。虽然其部署的难度更大,但是针对广电小范围的传输应用来说是有可能的。

 

有个好消息是,5月21日,中兴、联通、高通与腾视的合作伙伴TVU宣布,四方在实验室环境下成功在5G 毫米波频段上完成全球首次基于大上行帧结构的制作级8K视频信号回传业务演示,并且计划将于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采用该技术实现超清赛事直播,以及多视角的沉浸式观看体验。腾视将共享这部分技术成果,尽早应用在广电制播业务中。

 

    记者:请问腾视下一步整体的战略规划是什么,可能会对哪些领域进行深耕?

武智:首先是5G传输终端,我认为5G背包只是广电制播最基本、最起点的设备,此后应该有赋能于制播体系的更多形式,包括采集、编辑生产、信号制作、播出、分发等等。根据这些领域,腾视将核心技术进一步赋能于不同的业务生态,可能会同时包括重量级、轻量级的应用。实事求是地讲,国内的超高清5G的业务领先全球,我们必须根据国内的业务做一些本地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能够以腾视的核心技术为基础,着力做出更多符合本地化的应用,这是腾视下一步战略部署之一。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未来5G或许会与云端配合,因此云端的业务也会衍生出很多的需求。虽然目前腾视能够形成一个从自己的端到端、从5G到云端的制播体系,但我们仍然需要做国内化的适配。例如,将云端的SaaS服务进行拆解,与中央总台、省级电视台、不同的云平台做配合,适配其本身的IaaS、PaaS结构,比如阿里、腾讯等不同的云服务商,甚至广电内部云的结构等等。同时,腾视的云端服务也开始慢慢开展微服务化,相比之前的软硬件集成体系,腾视认为未来云端服务也是集成的过程。我们面临的会是云端不同用户提出UI、用户交互层、工作流程的需求,与云上后端的不同的微服务模块来配合,也是未来云服务必然会发展和经历的阶段。

总的来说,未来腾视的战略布局主要围绕5G和云服务两部分展开,同时走向更深入、更本地化的发展。

  

关于腾视通维

腾视(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媒体技术公司TVU Networks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采用领先的独家专利多网聚合技术,以及泛媒体行业IP化传输及节目云制作技术,提供云导播、云互联、云聚合、云智媒等在线 Saas 腾视云服务和全工业化 5G/4G 多网聚合路由器产品,为广电媒体及行业用户提供一站式聚合传输、云制作、智慧媒体等多种解决方案。


CCBN公众号

CCBN云展会小程序

常话短说

广播电视信息

中广互联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